一、新药开发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资源来源渠道多,不同申请人提供的对照品来源和渠道不统一。
因为官方很难找到,所以它的来源渠道一般是:1.自产对照品;2.原料药生产厂家供应;3.国外采购;4.直接根据原料药质量要求提高后进行对照。
本发明及外购对照品由于主药含量.水分.残留物.杂质,晶型等不一致,可能导致其物理化学稳定性差异很大,而且缺乏溯源性及传递性,这给实际研究与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由于对照品的可得性较差,以及申请人在标定过程中可能有不规范的情况,造成了监管难度。
两种护理用品。
对照组的选择原则包括物质的稳定性、参比物质与测定物质的同质性,如:克拉维酸的剂型是克拉维酸锂,而实际检测物是克拉维酸钾。制备阿莫西林三水合物制得阿莫西林对照品,而不用一水合物和阿莫西林。但当前应用中应用人员对选择、制备、标化的重视不够,导致同一品种可能有不同的成盐形态.含有不同结晶水、不同晶型的对照品。有些晶型或成盐形态的药物,因其不稳定性,不适合配制作对照品,但仍有个别申请者选择不稳定剂型作对照品。
第二,在选择对照时,应注意不同盐基.酸根的不同用途。如头孢替坦二钠,由于成盐作用,头孢替坦二钠和头孢替坦二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些申请者仍然使用头孢替坦对照品进行红外鉴别。
红外线鉴别是常用的抗菌素鉴别方法,因为它们通常呈不同的晶型,所以在使用对照品进行鉴别试验时,要考虑对照品与供试品的晶型是否一致,注意其与供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是否一致。以免科研或药检机构复核时发生矛盾。
3对照品配制.标化和质量要求。
抗菌素对照品的制备和标化有一套相当严格的程序。但对一些难以获得只能自行配制的对照品,现有的申报材料的选择与标定流程较少,质量标准更多地在原料质量标准上有所提高。因申报材料缺乏配制.标化值信息不足,很难对对照品的各项参数进行评价。因此,很难对产品做出更精确的评价。
因原料、选材、配制及质量标准不同,目前在对照品质量控制上存在不统一的现象。以下表格为摘录某三位申请人制订头孢唑兰对照品质量标准中的有关物质和含量项,可看出,不同申请人对头孢唑兰对照品的质量要求差异很大:
二.非专利药物的研究容易出现问题。
非专利药物的研究过程中,对照品的使用与保存是重要的。
因为控制用药的目的不同,经常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头孢孟多酯钠,美国USP提供三种形式对照品:头孢孟多钠、头孢孟多钠、头孢孟多钠等,在不同的检测需求下,选择不同的对照品。实际应用中发现部分申请人混杂使用,可采用含量测定对照品进行鉴别,鉴别用对照品作含量测定。
在含量测定中,因对照品的存在形式不同,其换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些应聘者在计算时容易忽略了成盐率,从而引起误差。比如XXX制药有限公司所申报的头孢西丁钠的结构验证所用的是USP国家标准品头孢西丁,且不含钠盐,导致两者的红外图谱与C元素分析数据有较大差异。
大多数抗生素标准品在使用前无需预处理,而对照物含量以湿品计算,无需扣除水分。对照品在干燥后使用,但无法准确定量。
需注意所选药品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和数量应符合整个试验方案的要求,已超出稳定周期标准物质不得使用。此外,美国药典的参考书没有有效期,但是美国药典会在二月一期的药典论坛上随时公布最新批号的参考书,并且在美国药典实验室里,不断地对美国药典实验室中不断地进行有效期管理。
三.其他
针对大多数国内已上市的抗生素,国内已有能力提供官方来源的对照品,甚至部分杂质对照品。但是有几个品种不能获得正式来源的对照品,如头孢尼西,头孢孟多钠,盐酸头孢甲肟等。
此外,一些国内不能提供、国外能购买的药品及杂质等,还缺乏相关管理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提高。
四.小结
从以上情况分析,目前在新药及仿制药的研究过程中,对照品选择.研究.标化.使用及保存过程中仍有部分问题。药学研究的原则是确保安全、有效地用药,而标准物质(对照/标准品)则是药学质量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对它的研究是确保结果的准确可靠。
同时,我国对抗生素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一些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控制产品在各个环节的合理使用,对于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十分重要,应对这一部分的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建议申请单位进一步加强这一部分的研究工作